常德万和维修网,经过我们9年的努力,网站很受广大维修网友的一致好评!鉴于此,我们也得到了丰收的喜悦!未来的要点是我们要通过不断的努力,更加专业化,行业化,目标是让这里成为我们万和维修人员的门户网站。网站根据各种内容分别设立独立的栏目,提供相应技术维修资料、维修信息、EPROM数据下载、图纸下载和在线维修视频讲座,为万和维修朋友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资源平台。几年来,万和维修技术资料以其全面、快速的维修资讯和资源下载,吸引和影响了众多维修从业和业余人员。网站目前也聚集了一批经验丰富的维修人员,已经成为维修人员必去的站点。我们力争发表更多的原创维修资料,打造成为全国万和维修行业资料门户!
我们是谁?
我们拥有一支年轻、敏锐、朝气蓬勃、志向远大的队伍,我们是一群有经验的维修技术者,我们有着丰富的实践,我们热爱维修技术,追求卓越,喜爱探索。我们是最有活力,最有创新精神。我们的目标是: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万和维修资料技术打造成为互联网上最有影响力的行业网站之一!
主营:制冷 万和 厨卫 小万和 进口 商用电器-维修|安装|清洗|维护
常德万和维修首页 > 常德地区简介 > 美丽常德市
常德 (湖南省地级市)
常德,古称武陵、朗州,别名“柳城”,是湖南省辖地级市,省域副中心城市。常德位于湖南北部,江南洞庭湖西侧,武陵山下,史称“川黔咽喉,云贵门户”,是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的重要城市。 [1]
常德市现辖武陵区、鼎城区、安乡县、汉寿县、桃源县、临澧县、石门县、澧县,共6县2区,代管县级市津市市,以及5个管理区:柳叶湖旅游度假区、西湖管理区、西洞庭管理区、桃花源旅游管理区(筹),以及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常德经济技术开发区。有乡(镇)129个、行政村3228个
常德城名源自《老子》“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历史故事“刘海砍樵”、“孟姜女哭长城”以及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等浪漫主义情结贯穿常德城二千多年的历史,开创了常德独有的“善德文化”。 [2]
常德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城市 [3]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首届魅力城市、国际花园城市、全国交通管理模范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中华诗词之市等称号。
常德综合实力稳居湖南省前列,2017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238.1亿元,比上年增长8.4%,居全省第三,全面发挥了湘西北地区中心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和生态宜居城市的职能。2017年,常德市复查确认继续保留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 [4] 2018年10月25日,常德获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称号。
30万年前,常德地区就有原始人群在沅、澧二水流域的平原山川生活、聚居。澧县澧南乡、张公庙镇、津市市窑坡乡、石门渫水下游一带以及鼎城区灌溪镇岗市等处有旧石器时代的遗迹40多处,经挖掘出土的石器有石片、石锤、石球、尖状器、砍砸器等。原始人利用这些简陋的原始工具采集果实,猎取野兽。
澧县城头山遗址的发掘证明,距今9000年前,常德开始进入新石器时代,这时期的原始人已掌握了石器磨制和陶器制作技术。距今7000多年的石门皂市下层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早期文化的代表之一。这时期生产工具已有河卵石加工磨制的斧、凿等砍伐用具和鱼网坠,并已掌握了原始制陶技术,生产简单的饮食器皿。
距今6500多年的安乡汤家岗遗址,反映了常德当时以母性为主导地位的母系氏族社会的繁荣生活。距今5000多年的安乡划城岗遗址,是常德进入父系氏族社会的有力证明。这时期生产工具大为改进,石器钻孔、切割和抛光技术比较成熟,陶器普遍采用慢轮修整。
公元前277年(秦昭襄王三十年)蜀守张若“伐取巫郡及江南”,在今武陵区城东建筑城池,设黔中郡,迄今2200多年历史。
西汉,高祖时取“止戈为武,高平为陵”之意,改黔中郡为武陵郡,隶属荆州刺史部。
东汉,光武帝恢复武陵郡,建武26年(公元50年)郡治从义陵(今溆浦县)又迁往临沅县。顺帝阳嘉3年(公元134年)
,荆州刺史部移治于索县(现鼎城区韩公渡镇城址村)。
三国时期,归吴国管辖,仍名武陵郡,隶属荆州。
西晋,常德分属武陵、天门、南平三郡。
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平萧铣,置隋武陵郡为朗州。天宝元年(742年),改为武陵郡。乾元元年 (758年),复为朗州。故唐代习惯称为 “朗州武陵郡”,或单称“朗州”。唐代武陵、澧州隶属江南西道,辖境相当今桃源以东的沅江流域,濒洞庭湖,当时兴修永泰渠、北塔堰等水利工程,溉田甚多。
北宋初年,常德仍沿隋唐之旧称“朗州”,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改朗州为鼎州,改澧州为澧阳军州,均隶属荆湖北路;治所在武陵(今常德市),辖武陵、桃源、龙阳(今汉寿)三县,辖境相当今武陵区、鼎城区、汉寿县、沅江市、桃源县等地。 [8]
常德之名始于北宋,政和七年(1117年)鼎州置常德军节度;
南宋,乾道元年(1165年),鼎州升为常德府;治所在武陵(今常德市),辖武陵、桃源、龙阳(今汉寿)、沅江四县。
元代,常德府、澧阳军州分别改为常德路、澧阳路,隶属湖广行中书省江南北道。
明朝初期,恢复常德府,澧阳路改为澧阳府,皆隶属湖广布政司分守上荆南道。洪武9年(公元1376年),将澧阳府降为澧州。
1914年,湖南省政府废除府、厅、州,保留“道”,岳常澧道改为武陵道,原常德府、直隶澧州各县由武陵道直辖,道治常德。
1922年,湖南省撤销“道”制,仅存省与县两级,常德各县直属省管辖。
1935年,国民政府在沅陵县设立湘西绥靖处,将19个县绥靖县划为5个行政督察区,设行政督察专员,专员兼任驻地县长。
1936年,国民政府正式设立专员公署,石门、临澧、澧县划在第二区。
1937年湖南省普遍设立行政督察区,第二区辖常德、华容、南县、安乡、沅江、汉寿、澧县、临澧、石门、慈利、桃源等11个县,专员公署治所由慈利县迁往常德县。
1938年11月,第四区从常德迁往澧县,第四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也称常澧区专员公署。
1940年,湖南省调整行政区划,行政督察区第二区改为第四区。
1943年11月,日军纠集7个师团约10万人进攻常德,王耀武率七十四军参加会战 [9] 。他率主力在常德东北地区与敌激战,常德被日军陆、空军及坦克优势火力猛攻16天,全城夷为平地 [9] 。坚守常德城的部队是七十四军五十七师,57师固守常德18天,全师仅余数百人 [9] 。王耀武率五十一师反击,在友军的配合下,经过6天激战,终于收复了常德城,常德血战一时被广为传颂 [9] ,这就是著名的“常德会战”。
1955年2月16日,根据省人民政府已改为省人民委员会的通知,湖南省人民政府常德区专员公署改为湖南省常德专员公署。随后,各县市人民政府都改为人民委员会。
1962年12月30日,国务院424号文件批准,恢复益阳专区,益阳市及益阳、桃江、南县、沅江、华容、安化六县划归益阳专署管辖。
常德城区风光(19张)
1966年3月,常德专区生产领导小组成立,代替常德专署行使职权。4月10日,专区生产领导小组撤销,成立常德专区抓革命促生产指挥部。11月,其名称改为常德地区抓革命促生产领导小组。
1968年2月28日,常德地区革命委员会成立,行使原专署职权。3月至9月,各县(市)先后成立革命委员会,取代人民委员会。
1979年3月24日,常德地区革命委员会撤销,常德地区行政公署成立。1979年11月至1980年12月,各县(市)撤销革命委员会,恢复县(市)人民政府。
1988年1月,国务院以国函[1988] 18号文件批准,撤销常德地区,建立省辖常德市,实行市领导县体制。4月18日,湖南省人民政府以湘政函[1988] 22号文件通知,撤销常德地区和常德县,设两区,原常德市改为武陵区,原常德县改为鼎城区,两区行政区域不变,津市市为省辖县级市,省政府委托常德市代管。6月20日至24日,常德市召开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正式成立常德市人民政府,选出正副市长。
2017年,常德市辖2个市辖区、6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常德市共有36个街道、100个镇、29个乡(其中4个民族乡)。 [2]
名称由来
北宋徽宗政和七年(1117),在鼎州设常德军,后升州为常德府。此名取材于《老子》“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和孔颖达《诗经·大雅·常武疏》:"言命谴将帅,修戎兵戎,无所暴虐,民得就业,此事可常为法,是有常德也",“有常德以立武事,因以为戒焉。”其义为上行德政,下安本分,谓之常德。“常德”之名始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