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万和维修网,经过我们9年的努力,网站很受广大维修网友的一致好评!鉴于此,我们也得到了丰收的喜悦!未来的要点是我们要通过不断的努力,更加专业化,行业化,目标是让这里成为我们万和维修人员的门户网站。网站根据各种内容分别设立独立的栏目,提供相应技术维修资料、维修信息、EPROM数据下载、图纸下载和在线维修视频讲座,为万和维修朋友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资源平台。几年来,万和维修技术资料以其全面、快速的维修资讯和资源下载,吸引和影响了众多维修从业和业余人员。网站目前也聚集了一批经验丰富的维修人员,已经成为维修人员必去的站点。我们力争发表更多的原创维修资料,打造成为全国万和维修行业资料门户!
我们是谁?
我们拥有一支年轻、敏锐、朝气蓬勃、志向远大的队伍,我们是一群有经验的维修技术者,我们有着丰富的实践,我们热爱维修技术,追求卓越,喜爱探索。我们是最有活力,最有创新精神。我们的目标是: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万和维修资料技术打造成为互联网上最有影响力的行业网站之一!
主营:制冷 万和 厨卫 小万和 进口 商用电器-维修|安装|清洗|维护
铜陵万和维修首页 > 铜陵地区简介 > 美丽铜陵市
铜陵 (安徽省地级市)
铜陵市,隶属于安徽省,位于安徽省中南部、长江下游,北接合肥,南连池州,东邻芜湖,西临安庆,介于北纬30°45′—31°09′、东经117°35′—118°09′之间,总面积3008平方千米。 [1]
截至2017年,铜陵市下辖3区1县,户籍总人口170.85万人。实现生产总值(GDP)1150亿元,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8.9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569.6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38.7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5.1:59.5:35.4。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生产总值59960元。 [2]
铜陵市下辖3区1县,市政府驻铜官区湖东路666号。 [1] [12-13]
铜官区
铜官区是铜陵市政治、经济、文化和商业中心,辖区面积98.1平方千米,辖1镇、1街道、23个社区。坐落在安徽发展第一方阵——皖江城市带,处于“八百里皖江”的中心地段,是“两山一湖”著名风景名胜区——黄山、九华山和太平湖的北大门。区域人文和自然景观丰富,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天井湖与铜官山、乌木山相映成趣,形成了“四季常青、绿色环城、滨江含湖”的生态城市格局。 [14]
郊区
郊区位于安徽省中南部、长江下游,是著名的黄山、九华山、太平湖旅游风景区的北大门。区域面积266.72平方千米,辖1乡2镇2个街道,下辖17个行政村、14个社区。境内拥有国家级长江淡水豚自然保护区、九华山“头天门”大士阁、澜溪老街、和悦老街、南泉禅寺以及白浪湖、祠堂湖等主要景点。大通镇2014年入列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15]
义安区
义安区位于安徽中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东接繁昌、南陵,南邻青阳、贵池,西北隔江与枞阳、无为相望。下辖4乡4镇,总面积845平方千米。义安一名始现于唐文德元年(888年),是中国青铜文明发祥地之一,矿冶历史迄今已有三千余年,境内金牛洞古采矿遗址、木鱼山古矿冶遗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境内有凤凰山风景旅游区、天井小镇文化旅游区,以及太阳岛、双龙洞、大明寺等景点。 [16]
枞阳县
枞阳县地处安徽省中南部,长江北岸,大别山之东南麓。西以白兔湖、菜子湖与安庆市桐城市共水;西南一隅与安庆市宜秀区、迎江区毗邻;北与合肥市庐江县、芜湖市无为县接壤;东与铜陵郊区交界,南与池州贵池区隔江相望。面积1808.1平方千米,辖乡镇辖22个乡(镇)、238村、20社区、140居民小组。 [17
位置境域
铜陵市位于安徽省中南部、长江下游,东与芜湖市繁昌县、南陵县接壤,南与池州市贵池区、青阳县交界,西与安庆市宜秀区、迎江区、桐城市毗邻,北与合肥市庐江县、芜湖市无为县相邻。介于东经117°04’—118°09’、北纬30°38’—31°09’之间,南北最长约56千米,东西最宽约103.9千米,总面积3008平方千米。东距芜湖市60千米左右,西距池州市30千米、安庆市80千米左右,距省会合肥市125千米。 [1] [18-19]
铜陵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扬子准地台的下扬子台坳,或称淮阴山字型构造的前弧东翼。境内出露地层自奥陶纪上统至第四系,褶皱、断裂构造发育,岩浆活动强烈,变质岩零星分布于侵入岩体周围 。 [20]
铜陵境内地层出露从早古生代奥陶纪开始,直至新生代第四纪,经历了5亿年的漫长历史地质年代形成的,基本上没有发生区域变质。 [20]
铜陵地区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三大岩类都有分布。沉积岩总厚度大于4262米,划分为10系28个组地层单位。岩浆岩包括侵入岩和喷出岩,侵入岩共有49个岩体,地表出露面积59平方千米。 [20]
1、褶皱境内印支期形成的褶皱分为金口岭向斜、铜官山背斜。大通—顺安复向斜、永村桥背斜、舒家店背斜、新屋里复向斜;大通——顺安复向斜中分为陶家山向斜、青山背斜、朱村向斜;新屋里复向斜包括凤凰山向斜、仙人冲背斜、元宝山向斜。燕山期形成的褶皱中分村复向斜,其主体已出铜陵地界,境内仅见其中次一级的褶皱八分村背斜的南西端一小部分。喜山期形成的褶皱有汪家村向斜。
2、断裂境内已知断层共有143条,依据地层与地层,岩体相互之间的切割、控制和覆盖情况,并考虑裂隙形成时的相互关系和褶皱之间的关系。境内断裂可分为印支—燕山早期,印支—一燕山中期,印支—燕山晚期和喜山期4个形成时期。此外,尚有18条规模较小、切割岩层的关系不明确,难以查明时代的断层组合关系。
3、地壳演化历史铜陵在地质历史上经历了长期的浅海沉积,多次地壳运动造成了褶皱和断层构造,并在此基础上发生了岩浆活动,形成了丰富的内生有色金属矿藏,以后,又经过多次的地壳抬升和剥蚀夷平作用,才逐渐成为今日的面貌。 [20]
铜陵市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与皖南山区的交接地带。境内南部低山、丘陵纵横交结,呈北东向展布,大都由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二迭系和三迭系灰岩、页岩和砂岩组成。海拔300—500米为主,多褶皱型山、丘,少数为断层山,一般坡度都在25°—30°左右,山体比较完整,山势由西南向东北逐渐下降。中部丘陵、岗地起伏,也呈北东向展布,丘陵的组成物质与南部丘陵相似,岗地由白垩系、第三系和第四系下、中统组成。地面切割比较破碎,发育了一系列冲、坳谷地。其中以董店—朱村河谷平原为最宽广,海拔已降至100—350米左右,仅铜官山、棋盘石等兀立丘陵、岗地之上的低山,海拔可超过450米。地面平均坡度比南部小,一般仅15°—20°左右,仅断层作用所形成的丘陵方显得陡峻。北部平原,地势低下坦荡,由长江及其支流的冲积作用发育而成。地面海拔小于15米,大部为8—10米,地面坡降多小于1/5000,水网密度高,河沟纵横,湖沼广布。 [21]
低山
主要有铜官山、棋盘石、小孙山、大帽顶、羊山、铜山露天、来龙山、神仙山、姥山、大乌猪尖、犁头岩、宝山、大团山、寒山、岩山、鳖形山等。 [21]
丘陵
主要有黄木岭、狮子山、旗山、螺蛳山、笔架山、天鹅抱蛋山、羊山矶、铜山、东马鞍山、西马鞍山、九华山等。 [21]
砂砾石岗地:海拔50—60米,比高30—40米。主要分布在铜陵市东北郊。
黄土岗地:海拔30—40米,比高20—25米。主要分布在铜陵市北部的城郊。
石质岗地:海拔50—60米,相比高25—30米,主要分布在扫把沟至长江街道的沿江地带。 [21]
冲积平原:海拔8—10米左右,呈狭长状态分布在铜陵市大轮至小轮码头之间,由于长江挟带的泥沙在岸边堆积而成。高程从上而下逐渐降低,地面坡降小于1/5000,最宽处可达4千米,最窄处仅数百米。
气候特征
铜陵市属于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特点是季风明显,四季分明,全年气候温暖湿润,雨量丰沛,湿度较大,日照充足,雨热同季,无霜期长。虽然铜陵地处欧亚大陆之东部,距海洋350千米,但受江浙一带山系所阻挡,海洋性气候并不明显,冬夏温差比较显著,冷暖气团交锋频繁,气候多变,降水年际变化大,冬季受内蒙古高压控制,北方冷空气南侵,天气晴朗、寒冷、干燥,夏季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增强,天气炎热,春、秋两季是冬、夏交替过渡的季节,春季南北气流交锋频繁,锋面进退不定,造成雨水偏多,天气多变,常出现低温连绵阴雨天气。秋季以后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开始退缩,内蒙古高压增强,铜陵地区又渐受北方冷气团控制,天气晴朗少雨,出现秋季干旱。 [22]
河流
铜陵市境内的地表水主要是长江铜陵段,有55千米,最高洪水位16.64米(1954年),最低水位3.29米(1979年),年平均流量29500立方米/秒,最小流量4620立方米/秒(1979年)。 [20]
天井湖位于铜陵市区西北部长江西路北侧,水面1222亩,平均水深1.5米。
桂家湖位于铜陵市区西南7.5千米,水面1241亩。 [20]
铜陵地下水以交替带潜水为主,靠降水补给,滨江冲积平原孔隙水及石灰岩丘陵地区的岩溶裂隙水是其主要类型。含水层面积为49.5平方千米。含水层厚度沿江一带36.32—61.54米,支流两岸5—15米。 [20]
铜陵市土壤共六个土类,13个亚类,49个土属,85个土种。 [23]